《情商》一书中写道: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真正有修养的人,相处之间,让人心生暖意,如沐春风。
不评人、不迁怒、不辩解,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不随意评论他人,是一种修养
一位女士,去广场散步,看到有个老头拿着海绵在地上写大字,忍不住凑上去看。
老头看了女士一眼,提笔写了个“滚”字。
女士心想:“这人怎么这样,看一下至于吗?”
老头接着又写了个“滚”字,女士再也忍不住了,上去一脚将老头踢倒在地……
警察来了忙问原由,老头委屈地说:“我就想写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刚写开头两字,就被她踹倒了!”
即使肉眼所见,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
曾看过一个很有含义的图:
画面中,我们看到左边的人,拿着刀,刺向右边的人。
而事实却是,右边的人,拿着刀,追赶左边的人。
心理学上,有个“冰山理论”: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水面之下的,我们往往并不知道。
未知全貌,不予评价,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影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句发人深省的台词: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的前提下,不要先入为主,不要随意给别人定性,不要因为偏见,影响客观的判断。”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如此严谨,但客观中立,理性分辨,凡事不加以谬论,是重要的人际交往法则。
不迁怒他人,是一种格局
最近,一位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的新闻上了热搜:
“服务行业不知道怎么服务人?
老娘就是上帝!不命令你命令谁?
你现在在这打工,你就是我的儿子!
你不赶紧送来,我跟你说我不仅投诉你!
我投诉到商家全部好吗!”
每一句尽是污言,句句刺骨。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受害者心态”:
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外在因素造成的,整天对生活、对别人充满了不满与抱怨。
抱怨不但不成事,还消耗自己的精力,形成恶性循环。
停止抱怨,向内自省,才能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曾看过一个故事: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人,叫做胡巴,以种地为主。
他有个习惯,生气的时候,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圈,跑完之后跟个没事人一样,继续忙着种地。
几年以后,他成了镇上土地最多的人,大家都想知道他的致富秘诀。
一次,他的儿子与外面的人起了争执,满脸委屈,想要父亲为他出一口气。
胡巴教导儿子:
“我年轻的时候,生气就会围着房子和土地跑步。
那时,我就在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里有时间去和别人争论呢?
现在,我拥有这么多房子和土地了,我还有什么理由,去和别人争论呢?”
马云曾说:“当抱怨变成了习惯,就像用海水来解渴,你喝得越多,反而越渴。”
当你在抱怨时,负能量也会被你吸引到来。
当你向阳而生,积极向上,日子便逐渐明朗。
生活,就像是一块磁铁,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不迁怒他人,不抱怨生活,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思维与格局。
不辩解,是一种智慧
清朝时期,有位魏老先生,是个乐善好施的医生。
一次,魏老先生,被请往一个病人家中治病。
他离开后,病人发现藏在枕头下的十两银子不见了。
病人的儿子,怀疑魏老先生拿了,就到老先生家,对他说出银子丢失之事。
老先生听后,立马给他十两银子。
因为这件事,相亲邻里对魏先生各种非议。
魏先生倒是毫无在乎,依旧行医救人。
不久,病人痊愈,在打扫长久卧病的床铺时,发现那十两银子竟在床底下。
病人大惊,连忙和儿子一起登门向魏老先生致歉。
魏老先生起初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状况,不宜受刺激,才不辩解此行为。
病人好了,一切便能真相大白。
从此,“魏善人”的名声便传开了。
子孙后代,也因受魏先生美德的影响,家富人旺。
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面对小人,宽厚待己,以德服人。
不辩解,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人生在世,只要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之事。
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不随意评论他人,能为自己避免口舌之灾。
不迁怒他人,不抱怨生活,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不与小人做无谓的辩解,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更值得的事。
愿你常自省,修己身,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