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的本质是一无所有,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无可否认,穷人的思维和眼界差了许多,老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我不行、缺少机会的状态。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周围充斥的都是此类人和事儿,久而久之,必是会被同化的。
一生耗在低价值的人和事身上,其实内耗的是你自己,犹如缠了一团乱麻,总是理不清头绪。
所以说,台阶和智慧真的很重要。
穷人与富人是个阶级概念,不是生物学上单独的个体,穷人与富人是历史的产物。把穷人看作一生低价值消耗的人和事,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的观点看,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条件下,尤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出现穷人与富人是历史必然现象。资本(货币)运作特点就是:由自由竞争到资本垄断,再到资本金融垄断,在这一全部历史过程中,生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发生了,出现了大量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及发展资料无法消费和利用,它与生产劳动者人为的隔绝了,好像商品与劳动的资本属性都消失了一个样。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守着馒头饿死人″的现象。这时的社会现状是:一边是少数人占有物质资料的富人,一边是大多数失去物质资料的穷人,贫富两极分化了。所以在资本运作整个历史过程中,人们经常发现有的穷人忽然变富了,有的富人忽然变穷了,这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正如老百姓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道理。也是毛主席说教导我们说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首先在我看来,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最基本的的需求无非是为了生存。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在大家看来,无非都是最低的价值。
反过来说,如果仅仅满足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那无非就是人生反复在这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重复着相同低价值的无用功。
有一成语说得好:集腋成裘,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层次,努力成为成功的人,那就应该不仅仅满足这些基本的需求,而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己的人生标准以及层次。
如果完善与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标准,那消耗在低价值的人与事上的所有努力,并非都是无用功,而是成功的基础。
在富圈里的穷人,在穷人圈里的富人,穷往往是人们的眼水评判,富也是人们的眼水评判,眼水由心触动而起,那么穷的本质应该是“怨气冲天”,你见过天天有怨气,天天在报怨的人有过好日子吗?到老了,一身病还在报怨这报怨那的,始终总怪“老天不公”,忍无可忍的老婆或丈夫恨之入骨却没有办法,那个“缘份”说来话长,有的另立独志干脆抛弃。
穷人有逃命,有的跑进“山里”挖金子,挖矿等,有的进城打工,另劈赚钱之道,又在他乡另立门户,他们开始不是穷人吗?但后来一个个的“敢闯”精神让他们富了,他们从不“怨天怨地”,始终在不断的做好自己,从“一穷二白”走向胜利,又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们报怨过谁?总是在“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总是“默不作声”的蓄力出力,怨气不属于自己。
穷人的本质是怨气太深,如果把怨气踢丢了,你敢穷吗?如果你有小富,你敢斜眼过去自己的穷吗?
有富不要敲尾巴做人,很危险的。最后,我想说的是,穷不可怕,找到一些被动收入项目大全,照样可以完成人生逆袭。